轉載自科學發展月刊419期 (2007年11月出版)。
水產資源的開發,以及在食品、保健、醫療、生質能源等方面的應用,世界各國都極為重視。而水產資源的永續經營利用,首須注意會引起人類中毒死亡的海洋生物毒,因此邀請相關學者專家就國內海洋生物毒的學術研究成果,把有毒海洋生物的特性、食用安全性、毒素特性及藥理作用、中毒流行性及預防治療等問題作一系列的報導,進而使國人了解其毒藥理作用,以利進一步開發做為生化及醫療藥品。
海洋生物毒一般指魚貝類本身體內所含的生物毒素,成分包括蛋白質、胜?、脂質、醣類、鹼土化合物、氰化合物、硫化合物等。其來源有內因性的生合成和外因性的食物鏈兩種途徑,其存在的生物意義有保護作用、攻擊作用、傳宗接代等。其生物分布廣及微生物、浮游動植物、低等水產動植物、高等水產動植物等。毒素的毒作用有神經毒、肝臟毒、血液毒、皮膚毒、過敏性毒等。魚貝類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,主要因素是由於微生物病原菌所致,海洋生物毒所致的魚貝類食中毒,可怕的是嚴重時會使人死亡。
本專題報導的主題是屬於神經毒的河魨毒和麻痺性貝毒,這兩種毒素廣泛存在於海洋魚貝類中,不僅在世界各國時常造成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個案,在台灣也是使人聞之喪膽的天然海洋生物毒。期望藉由本專題的報導,使國人認識具有河魨毒和麻痺性貝毒的海洋魚貝類及其相關食品,以避免誤食而發生意外。更期待對海洋生物毒有興趣的學者專家和青年學子,一起加入學術研究團隊,開發水產資源在生化醫學上的利用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