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遠洋鮪釣漁業經營之現況與展望 |
||
![]() |
||
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漁業經濟研究所 |
||
前言1.產業重要性及問題所在 鮪延繩釣漁業一向簡稱為鮪釣漁業,為我國最主要的作業漁法。過去漁業統計上一向以 50 噸級以上之鮪釣漁船,或以國外港口為作業基地之鮪釣漁船稱為遠洋鮪釣漁船。鮪釣漁業在早期係由日本傳入本省,於民國 55 年後開始蓬勃發展,而於民國 60 年代成為我國最主要的單項漁業,佔遠洋漁業總產值的 40% 以上。70 年代,隨著其他遠洋漁業之增產,其比重逐漸降低,於 71 至 76 年間,仍約在 30% 以上。近三年來,其比重再度降低,而為 28% 左右。然而近年來,在國際間禁止使用流刺網之際,政府有意輔導流刺網漁業轉業為鮪釣漁業,若此,則遠洋鮪釣漁業之重要性將再度增加,更受重視。 固然遠洋鮪釣漁業之經營與發展有其優越之條件,例如其主要的漁獲物為鮪魚與旗魚,一向稱為高級魚貨,在國內外具有有良好的市場需求,歷年來亦一直為我國最重要的出口漁產品,民國 79 年鮪魚出口值即佔水產品總出口之 28. 5% 。再者,遠洋鮪釣漁業之作業漁場係以國際公海之鮪魚資源為主,因此比較設有其他必須在大陸棚海域作業的漁業,如拖網漁業之受 200 海浬經濟海域限制之困境。但鮪釣漁業仍有其經營之困難,這些困難有些是屬於整體漁業之問題,也有其特殊的問題。將來遠洋鮪釣漁業是否能夠繼續發展,是否其有發展潛力,或是否具有足夠空間以接受其他的轉業者,似乎頗令有關各界之關心。又如果此一產業必須擴大發展,則政府應該作那些必要之措施,這些都是眾所關心的問題。 2.研究目的 遠洋鮪釣漁業既為我國最主要的漁業別,則其發展潛力關係我國整體漁業發展的前途,而鮪釣漁業的困難亦能反映出整體漁業發展上的困難所在。在當前我國以漁業為農業發展的重點產業,鮪釣漁業發展上的問題,無疑的亦為我國農業發展上的重要問題,必須予以重視及研究。本文希望藉著理論與統計分析,以:(1)檢討我國遠洋鮪釣漁業過去發展的政策、措施與生產趨勢;(2)檢討遠洋鮪釣漁業整體產業之生產力;(3)根據業者之成本收益資料,分析業者之營運狀況及體質結構; (4)分析及比較影響業者營運狀況的影響因素;(5)檢討本產業將來發展的潛力;(6) 回顧當前遠洋鮪釣漁業經營上的困難因素及解決之方法。對於上述第(3)及(4)項之研究,主要是根據高雄市政府漁業處所作之「78年台灣地區漁業企業體經濟調查」有關資料,分析影響業者營運效率的各項因素。 3.產業發展之經濟理論 遠洋鮪釣漁業亦如一般產業經濟,其發展主要決定於其生產經濟利益,亦即利潤之高低;然而利潤的高低卻受到各種經濟與非經濟因素所左右。後者主要為自然資源、技術效率及影響漁撈作業的法規限制。前者主要為市場價格高低、生產成本的大小。在生產成本方面,以油料費為最重要,但近年來由於船員短缺,因此船員勞動成本及船員管理,亦成為影響漁業經營最重要的關鍵因素。 (1)漁業的發展潛力決定於漁業利潤,它影響下期漁業投資水準及漁業就業量,此二變數為決定總漁獲努力量之主要因素。此處之所謂漁業投資係指漁船、漁具等漁業固定資本財之存量而言。 (2) 總漁獲努力量(total fishing effort ) 指遠洋鮪釣漁業之總體作業能量,或總投入量(input) ,泛指漁船大小與性能、出海作業日數及投釣數等變數。本期的漁業利潤若佳,則將使下期之漁業投資誘因增加,投資造船量增加。更由於漁業利潤良好,船員待遇同樣的也獲得改善,使船員就業意願也因而提高。凡此,將使下期漁業作業能量增加。 (3)漁業的生產量除了決定於漁獲努力量外,尚決定於漁場環境及魚類資源條件,它決定於自然的生態條件,並受鮪魚之資源保護措施之限制。此二因素,加上漁撈技術,決定了遠洋鮪釣漁業之漁產量。 (4) 總漁產量可分解為漁獲努力量(fishing effort )與每一漁獲努力之生產力(CPUE) 。CPUE 與魚類價格的乘積為每一漁獲努力之產值(value of CPUE) ,它乘上漁獲努力量(units of effort )為漁業經營的總收益。 (5)總收益扣除漁業生產成本為漁業生產之利潤,它再度決定下期之漁業發展。 因此,根據上面之關係,我們可以說:決定遠洋鮪釣漁業發展潛力的因素,主要包括如下因素:(1)魚類資源條件:它涵蓋自然的資源條件及資源主權國家的政策措施,二者均為非經濟因素,亦非控制變數。(2)魚類價格:它與漁產量決定漁業收益,由於我國遠洋鮪釣漁業之魚貨以外銷為主,因此所謂之魚價以國際魚價為主,姑不論國內或國外魚價,基本上均由市場之供需所決定。(3) CPUE:決定漁業之單位生產力。(4)漁業之生產成本。 |
||
|
||
DOI: 10.29474/FER.199307.0001 |